脑瘫儿童不同年龄段康复治疗策略
脑瘫康复治疗策略及原则1 不同年龄段康复治疗策略
脑瘫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个体状况、运动功能发育与障碍程度及环境状况亦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年龄段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目标的制定及康复策略的选择有所不同。
1.1 婴儿期策略
婴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也是包括运动功能在内各类功能发展的初期阶段。采用早期预测脑瘫的标准化工具,早期诊断脑瘫或脑瘫高危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最为重要。一旦诊断为脑瘫或脑瘫高危儿,应立即进行符合年龄要求的个体化干预,重点围绕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及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和定期调整特定任务、特定背景下的干预目标并实施相应策略。应给予父母及照护者教育、指导及支持,丰富其相关知识,开展专业与家庭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康复(2个Ⅰ级证据)。
1.2 幼儿期策略
幼儿期脑瘫诊断已经明确,发育向异常方向发展、强化而固定的"顺应性"等趋势最强,是儿童迅速形成自我运动模式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期强调在目标导向下,根据幼儿逐渐呈现的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特点、共患病及伴随症状,选择针对性强并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干预策略。应采取有趣、有吸引力、注重动机和注意力的综合措施,引导儿童自发地产生有规律的练习,调动其自发积极性以促进运动功能和身心全面发展(2个Ⅰ级证据)。
1.3 学龄前期策略
学龄前期脑瘫儿童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主动运动功能,活动范围和种类扩大,开始主动控制自身的运动和姿势以适应环境。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对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运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此期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为入学做准备。干预仍强调在目标导向下开展包括运动干预、作业干预、言语语言干预、物理因子干预、辅助技术应用、肌张力管理、挛缩的预防及处理、髋部监测、体育活动、吞咽干预、认知干预、交流干预、父母及家庭干预、共患病及继发障碍干预以及娱乐、医教结合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1个Ⅰ级证据,1个Ⅲ级证据)。
1.4 学龄期策略
学龄期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环境,应以学会独立、建立计划和处理自我面对问题及需求能力为主。重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框架下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训练,将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全部参与活动作为直接目标。以脑瘫儿童为中心,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制定目标并进行干预。积极实现个人目标,适应活动和环境,挖掘积极性、兴趣和潜力,以达到个人能力与环境因素相吻合。侧重于实现整体目标的任务实践,并可将任务进行分解实施,以提高实现整体目标的效果。要识别有意义的任务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确定限制目标实现的各类不利因素并采取相应策略。干预方法应是愉快的、有动力的且可以激发可塑性的,并与现实生活环境相结合。应促进居家康复训练,儿童和家庭自行决定干预措施,实施足够高剂量的训练并兼顾学习与康复,以实现满意的效果。设计和开展文娱体育、辅助技术和器具应用、药物、手术等多种措施的康复,可巩固和促进功能,防止和有效矫治关节挛缩、畸形、慢性疼痛等继发性损伤(1个Ⅰ级证据,2个Ⅲ级证据)。
1.5 青春期策略
青春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设定康复目标的重点是适应和改善个体及环境因素,促进和巩固现实生活、学习、职业活动的参与能力,为走向社会和独立生活做准备。帮助其维持和发展同伴关系,注意青春期心理变化,开展体育活动、锻炼和娱乐等仍是必不可少的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等多种措施,有效控制共患病、继发损伤及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以及职业能力,逐渐扩大社会交往范围,使其将已获得的功能泛化至日常生活、社交及适当的工作中(1个Ⅱ级证据,2个Ⅲ级证据)。
推荐 应根据脑瘫儿童年龄特点、个体状况、运动功能发育与障碍程度、家庭及环境状况等,制定康复治疗目标及选择康复策略。推荐应用(专家共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