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jk123 发表于 2020-1-9 17:58:01

孤独症儿童良好行为的自我管理原则

河北祥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专注于儿童发育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
      3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仍较弱,5~6岁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发展,因此,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区别对待,抓住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特征,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快速发展。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述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自我评价水平低,儿童的自我情绪体验主要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因此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应该以培养儿童对自我行为的控制为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建立良好的师生、亲子关系
      良好的师生和亲子关系有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对指令的执行能力,使干预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从而促进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恰当使用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儿童的行为跟随着一个他喜欢的强化物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明确要强化的行为(该行为是所期望的行为),不能奖励需要制止的行为。例如,妈妈要培养儿童回到家中立即洗手的习惯,到家后儿童洗完手,妈妈就奖励儿童所喜欢的冰激凌。这个例子中所强化的行为是期望行为,然而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是奖励的不是期望行为。例如,儿童由于被拒绝看电视一直在哭闹,妈妈拿出儿童非常喜欢吃的巧克力,得到了巧克力后儿童就停止了哭声。此例中强化的是儿童的哭闹的行为,而不是期望行为。
      3.亲力亲为
      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管理时,成人一定要做到亲力亲为,且应时刻为儿童做出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时刻管理自己的行为,因为儿童将会对成人的行为进行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能力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儿童的行为则需要慢慢养成,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不仅包括社会交往、交流、游戏、认知、语言理解与表达等能力的提高,还要包括建立活动的常规。活动常规将帮助儿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慢慢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活动常规还有助于阻止问题行为的发生,使儿童知道要去做什么,在减少干扰的情况下做事。
      4.忽视不良行为
      部分儿童为了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而故意制造一些行为,此时正确的做法是不予理睬,不给任何形式的强化,让儿童知道这样做达不到目的。
      5.为儿童安排各种有趣的活动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利用这个特点,让他们时时刻刻有事可做,忙碌会降低儿童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
      6.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
      自我控制是儿童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通过自我控制,发展自身的适宜行为,避免不适宜行为的产生。儿童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一些对自己和对他人不良的后果。由于儿童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动。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提高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会从他人角度考虑事情,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7.家庭和康复中心要求的一致性
      在行为管理中,家庭和康复中心的一致性可发挥重要作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儿童知道他人对常规行为的期望,就会表现得更好。但如果教师与家长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容易诱发儿童不良行为的出现。



河北祥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专注于儿童发育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


小儿脑瘫,自闭症,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等相关康复知识尽在儿童康复家园网
网址:http://www.hebnaotan.com
联系电话:0311-89859987 0311-68075695(贫困救助咨询专线)
在线咨询QQ:1404747987
家长交流群:31988866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孤独症儿童良好行为的自我管理原则